我坐在第一排靠窗的座位上,宽敞而舒适。飞机很快起飞升空。望着窗外掠过的朵朵白云和远处的蓝天,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打开。两个多月的紧张准备已成过去,我即将登上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舞台,对于自己能否奉献出一场精彩的演出,心中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忐忑不安。——马灿荣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,在建交的国家,维护中国的利益,这是最重要的。
马灿荣,1945年7月生于靖江西来镇,1972年进入外交部,历任西欧司副司长、司长、部长助理等职,三次在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常驻。2002年至2009年,任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。回望职业生涯,马灿荣说自己走上外交之路,与德国结缘,纯属偶然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我们那个时候在河里捉点鱼,捞点虾,抓黄鳝,可以去卖,卖了可以交学费。很想读书将来当一名医生,学点医,学点工科,学一门技术,毕业之后可以很快找到一份工作,是这样一种想法。
高中临毕业前,一个偶然的机会,马灿荣发现自己是红绿色盲,报考工科、医科的想法只能作罢,改考文科,正是这样的决定,改变了马灿荣的命运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临(高中)毕业快一个月,改为考文科,考外语,考外语学的俄语,学得不是很好,肯定也考不上,英语更不可能了,就填了德语,德语作为我的南京大学第一志愿,一考考上了。
南京大学德语专业,这正是马灿荣一辈子外交生涯最初的起点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周恩来总理考虑到文化大革命之后,国家还是要发展,外交还是需要外语人才,他在全国各个高校储备了四百多名毕业生,各个语种挑选了四百多名。
上世纪70年代,中国开始重视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,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,马灿荣辗转唐山军垦农场、北京外国语学院后,进入外交部,并见证了中德建交的全过程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我刚进外交部的时候,正遇上中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交谈判,正在进行,我们当然没有参加这个谈判,但可以看到老同志谈判努力在那边奔忙,我们在旁边观察。后来很快,经过几个月的谈判,10月11日,1972年10月11日建交了。
当信使抵馆,机要员将使馆的私信分发出去后,馆员们蜂拥而上,找到自己的信件后,立即返回办公室或宿舍。这时候,整个大使馆鸦雀无声,寂静得可怕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外交官是一份体面的职业,可谁知道,在那个年代,当一名外交官,需要以牺牲家庭、牺牲亲情为代价。1973年,马灿荣前往德国大使馆,一呆就是八年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家属不能带,孩子不能带,远离祖国,而且那时候通信条件非常不方便,既没有长途电话,也没有现在的电视、微信,全都没有,那个时候我们跟国内的联络就是靠信使,外交部配专门的送信。
20世纪70年代,大使馆馆员同国内家人朋友唯一联系渠道就是通过外交部信使,而信使每个月只有一次,也就是说,无论是馆员还是馆员的亲戚朋友,收到信件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跟家里没有联系,孩子不能很好地教育,父母尽不到孝,这是作为我们驻外工作人员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。这是很多外界的人很难想象的,很难体会到的,很多使馆的同志家人去世了,也不能回来尽孝,甚至父母亲走了,孩子出问题了,学习不好,也没有办法回来帮助,为了外交事业。
驻德时,两年才能回国一次。因为久离家乡,马灿荣至今还记得自己闹的笑话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1981年我们回国的时候,调回来,1981年已经回来了,回来之后我跟爱人说我父亲很喜欢吃面条,北京当时的面,叫卷面,那个非常好,南方人很喜欢吃的,两个人带了二十多斤面,干面,一卷一卷的,带回去,很沉,从火车下来,从无锡那边,带到家里之后,我们很高兴,带了二十多斤面,我父亲说,这个面条现在已经不稀奇了,现在米很多了,(苦日子)都过去了,当时我们一听心里一个咯噔,背这么长时间,这么远回来,一个看到确实家里粮食多了,心里也很高兴,我们在外面两年才回来一次,变化就很大。
在马灿荣的四十多年外交生涯中,有21年在德国度过,其中有七年半的时间担任大使。这期间,是中德关系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。两国高层互访频繁,相互了解和互信不断加深。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全面互利合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大的提升。德国成为我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我们外交人员,确实是非常忠于祖国的,忠于祖国,忠于人民,真正是我们的信念,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贡献我们的一切,这种信念是自然形成的,不是我们每天都在想这些,而是我们每天都是这样做的。
我在游行队伍中不止一次看到了我的同胞,他们在游行队伍中出现,同德国老百姓一起欢乐,一起庆祝,我心中确实非常激动。我们尽情向他们挥手致意,他们也认出了我们而高兴地向我们挥手。随着中国开放步伐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,同世界各国人民交流、合作,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发展变化啊。——马灿荣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在国外确实更容易看到祖国的变化,更可以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更深。作为大使,作为中国代表,外交中很严格的等级,按照到任的时间顺序来排列,但是我们中国大使到什么地方,都受到特殊的(礼遇)。外国(态度)变了,对我们特别重视,特别尊重,作为中国人,感到非常自豪。
让马灿荣尤为骄傲的是,当德国制造备受推崇的同时,中国制造也正迈向全球。有这样一个数据,截至2016年11月底,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74.2亿美元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德国的零售商协会主席曾经跟我说过,马大使,不瞒你说,我们德国大商场的商品几乎80%都是进口的,其中大部分都是进口你们中国的,一开始小商品比较多一点,现在就不一样了,我们中国大型的企业都到(德国)去投资。
资料:《德国安斯巴赫市给我市送来新年祝福》我是卡尔·迪特·施布朗格,联邦前部长及德中促进会主席,这里我祝愿靖江和柏林,我的中国朋友们新年快乐,身体健康,新年大吉,鹏程万里,我也衷心祝愿安斯巴赫和靖江,在2007年的伙伴关系中结出累累的果实。
这是一段2007年的资料画面,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合作部前部长,德中促进会主席卡尔·迪特·施布朗格在新年之际,给靖江送上的祝福。随着开发开放的步伐加快,靖江也与德国结下了不解之缘,这其中,正有马灿荣的牵线搭桥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我有一个朋友当过德国发展援助部长,墙上挂了他家乡的图片,我一看,很漂亮,到他办公室拜访的时候,我讲,这个是你家,后来两个人聊起来之后,我说我的家乡也是很美丽的,谈起来之后说我们家乡如果能够发展一点联系,就非常好,他说,我正有此意。
2004年1月,经过马灿荣的推荐和介绍,靖江与德国安斯巴赫地区开始书信交往; 2004年10月13日,靖江——安斯巴赫两市友好城市关系正式缔结。此后十多年间,安斯巴赫与靖江城市之间开展了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卫生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现在进行学生的交流,每年夏天派一些学生到他们那边去,他们也派学生到我们这边来,市民团互访,医生互访。我们很多市民通过交流也是更好了解了外部的世界,包括我们的年轻人,我们的学生。
2013年2月27日,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在北京举行仪式,代表德国总统,向靖江籍中国前驻德大使马灿荣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,以表彰他为中德友好关系作出的独特贡献。施明贤在授勋时这样评价马灿荣:“在担任大使的8年里,您通过自己的工作,将上任时获得的信任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任。您为了我们的共同利益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,为巩固我们两国关系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。”“今天,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:德中关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好。所有这一切表明,您完全配得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约阿希姆·高克授予的大十字勋章。”
2009年7月,马灿荣结束了他第八任中国驻德大使的生涯,离任回国,至今,他仍然积极致力于中德双边关系的发展,也关心着家乡的建设。
马灿荣 原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: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靖江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完全新的规划,尤其在生态保护这方面,要把靖江建得更美,不但更富,而且要更美,我觉得这方面我要祝福靖江实现这样宏伟的蓝图。
专题策划 更多>>
靖江新闻 更多>>
2021年12月23日 靖江新闻
2021年12月22日 靖江新闻
2021年12月21日 靖江新闻
2021年11月25日 靖江新闻
2021年11月24日 靖江新闻
2021年11月23日 靖江新闻
1818民生直通车 更多>>